新闻搜索
厚德慧育
和谐的同伴关系
发表时间: 2015-05-18发布人:点击率:2328
和谐的同伴关系
众所周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独立生活,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暂且称之为同伴关系。
在今天的主题晨会上,导师20班的同学在郑继勇老师的带领下为我们全校同学特别讲述了这个话题。
郑老师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同伴关系随处可见,而最常见的是存在于同学之间,这是一种水平式的关系,这种同伴关系的和谐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学习中的同伴合作,使效率增高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合作是多么重要,而课堂则是孩子们学习合作的主要渠道。我国的课程改革也把合作这一种学习方式作为重点加以倡导,因为合作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试想,假如没有了同伴的合作,能有这样的效果吗?而在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向群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出来了,在与同伴合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中的同伴合作,使快乐增长
活动是学生接受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和谐同伴关系的有效途径。只有给予学生大量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相互支持、互相帮助的平台,才能使学生得以生动地、自主地形成健康的、和谐的关系。为此,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并在活动中渗透和谐教育。
三、生活中的同伴合作,使品格完善
环境可以造就人,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生存的大环境,同伴之间一起玩闹、嬉戏、互助、较量,在痛快与委屈、称赞与批评中自我监控,脾气、品格、个性等都得到磨练,使学生在自为主客体与互为主客体的认识与发展中,学会认识与发展自己本身,学校的寄宿生活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教育与实践的环境,就如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一般。
同伴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朋友也有敌人,有“好人缘”也有“麻烦精”,有吸引也有排斥,有平等也有一方欺负另一方。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同学在处理同伴关系有哪些问题呢?
一、不受同伴欢迎:不愿意和他同桌、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过节收不到贺卡、不被邀请参加生日聚会。被人欺负、被人打骂、被迫帮别人做事等。
二、主动回避与同伴交往:有的孩子孤立冷漠、独来独往,不太喜欢说话。
1.胆小羞怯,不敢加入同伴交往活动。
2.孤傲清高,不屑加入同伴交往活动。
三、朋友关系不稳定:指的是经常与朋友发生矛盾并导致友谊终止。
1.自我为中心:只重视自己的利益和权利,朋友的利益总是放在自己之后。
2.多疑:具有多疑的性格特点导致无法建立稳定的朋友关系。
四、朋友关系不是以感情为基础:有些青少年为了追求友谊,可采取一些非情感性的方式来维护对方的利益。
1.暴力威胁:有的孩子攻击性很强,常常要求别人陪他玩耍、帮助他做事情。
2.物质投入:有的孩子通过经常给别人礼物、食品,替别人花钱来保持别人与自己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而是通过物质上好处联系起来。
五、通过讨好和放弃自身利益的形式来保持别人与自己的关系:朋友之间相互做出一些投入和牺牲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为了维持关系就处处听别人的命令,跟随别人的指示,为了想被别人喜欢或接受而干任何事情。
六、由于自身发展特点导致同伴不愿与之交往
1.相貌不好:这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2.言语能力差:如果口齿不清,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困难,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上就会存在问题。言语能力差也会影响到同伴的关系。
3.认知水平低:认知发展水平比同龄段的人低,显得比较幼稚或笨拙,也容易遭到同学们排斥。
七、某些行为不符合群体内的行为规范导致同伴群体的排斥
1.孩子存在品行问题,群体对此达成共同拒绝的态度:例如:大家都不愿意和“小偷”做朋友。
2.有的行为并不违背道德规范,但是青少年群体所不能容忍的:例如:有人向老师打小报告,即使报告真实也会引起同伴反感,如果谁有这样的行为,就会被视为群体的叛徒,老师的密探,大家有什么事情都回避他,排斥他。
八、结交品行不良的朋友,难于脱身
有些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而结交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或投向校外团伙。但是这种不良的同伴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其结果是导致青少年品德下降甚至犯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们来学一些必要的交往知识:
1.树立平等交往观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尊严。应是平等地交往。
2.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触洽首先要学会欣赏对方,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
3.树立真诚评价的原则:在交往中,总免不了相互议论和评价,但评价必须符合实际。
4.要善于主动承认错误:在交往中,难免产生摩擦和小矛盾,因而,在问题发生后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也会感化对方认识自己的不足,恢复原有的交往。
5.热爱我们的校园生活,团结友爱,珍惜,尊重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老师,还有为我们服务的工人师傅。
6.诚信对待同学,诚信对待与我们交往的每一个人。
7.学会换位思考,与同学交往的底线是不妨碍别人。
8.交往中既要语言文明,也要善于倾听。
9.尊重他人,尊重同学的尊严,不要做伤害同学尊严的事。
10.与同学交往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学会合作,要有团队意识。
11.与同学的交往中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当同学做错事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及时帮助。
12.与同学、老师交往中保持你的微笑。
因此要唱响现代社会和谐的主旋律,我们不能把孩子们孤立地看作“学生”,他们现在是社会中的一个人,将来更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得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学会包容、谦让、互助、友爱……这样,同学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文章关键词: 和谐,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