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记者 雷亚徽) 他叫王其明,为了实现梦想,他从未放弃读书。正如华勒思•华特斯(美)在他的著作《失落的致富经典》中说:“内心期待什么就能做成什么。”他的内心期待超越,从未放弃书本,最终让他实现了理想。
29岁的王其明,现在在一所学校负责项目管理课程开发与研究、英语教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曾经的王其明,只是甘肃天水的一个农村娃,姊妹四个,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和很多乡下的孩子不一样,王其明的理想不是做生意赚钱养家,而是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理想,提高自身价值。
王其明上初中时,能考上师范的学生必须是班里的前几名,而他,正是通过努力读书,考上了天水师范。因为不安于现状,后来他自考了大专、又自考了本科,获得学士学位后,原本只能在小学教课的他进入一所高级中学教英语。因为渴望实现梦想,从2009年开始,王其明利用工作间隙以及睡觉的时间刻苦读书,整整花了三年的功夫,于2012年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随后,在一片反对声中抛弃已有的工作,前往西安在陕师大攻读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嘲讽他的疯狂举动,觉得放弃熟悉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选择一个冷门专业,花那么大的代价,这一切纯粹是犯傻。王其明自己也有过担心,可是他清楚地知道,走出闭塞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那才是他的理想。
他清楚地记得,这一路走来的一点一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起初,王其明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可是他总觉得自己应该有所完善,所以他才刻苦读书,自考了英语本科学历,随后,他希望把自己教育学生、揣摩学生心理、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完善,他又攻读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在王其明的心里,是非常感谢读书给予他的这一切的,因为读书让他获得了自身的安全感,也让他了解了很多他自己并未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王其明自己的话说:“所谓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我认为完全可以,因为我深有体会”。
王其明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笃信发奋读书一直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而且,他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读书,并且每天都坚持。考研期间,王其明每天晚上八时开始读书,一直到深夜,甚至到凌晨十二时。为了获得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他曾专程从天水到兰州、西安,请教西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很流行,王其明说,他抛弃工作,从那个既定的环境里走出来,真的不是为了去走外面的世界,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他在书本描绘的浩瀚世界里,更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需要好好完善自己。
王其明是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他觉得,家庭的生活环境也许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但一定是重要因素。王其明的父母都是农民,姊妹们也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对于他做了重大决定后所走每一步,全家人都有过担心,甚至争论,但是通过他耐心的沟通和解释,全家人最终都会全力支持他。关于这一点,王其明说:“正因如此,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尤其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如果不是他们支持,我也不会走到今天。”
5月12日,对王其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去年的5月12日,他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去了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任教。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一年来,回首自己走过的路,王其明说:“我最大的收获以及我收获的根源,依然来自刻苦读书”。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责任编辑:刘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