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泡桐

传统文化节泡中学生“穿越”回秦汉,上演诗词歌赋大串烧(转自成都商报)

发表时间: 2018-04-16发布人:点击率:134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台上咏唱的是一群身着白衫的翩翩少年,台下鼓掌喝彩的是身着汉服的儒雅师生。人们仿佛穿越秦汉,置身在千年前的文化学堂,相施以礼,谈诗作赋。其实,这只是一场来自于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的传统文化节汇演活动。

4月13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举行了第三届传统文化节——“经典咏流传”。在这一天,孩子们都穿上最美丽的传统服饰——汉服。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泡桐树中学的吴老师介绍说:“汉服不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和美丽的装饰,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承载着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任。穿上汉服,并不是单纯复古,更是重塑传统,是对传统文化的惦念与传承。”

在整场的活动中,除了用歌声咏唱经典诗词,多才多艺的泡桐树中学学生,还带来了许多经典的串烧作品。古有善歌者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而这些孩子却用琵琶和古筝,让“柳永”和“苏轼”在现代合作了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加《雨霖铃·寒蝉凄切》。

台上吟诗歌唱,台下挥毫泼墨,两首经典词咏毕,几幅经典诗词亮相。“苏轼”刚与“柳永”携手怀古,又被“岳飞”同邀共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个多达二十余人共同表演的《满江红》加《明月几时有》,引得孩子们共同举起手中折扇合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

《白头吟》、《青花瓷》都是大家熟悉的曲目,但是孩子们身着汉服,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演绎,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让观众们兴趣盎然,面对这些熟悉的诗歌,全场合唱齐诵更是常事。而语文老师们的经典诗歌串烧,则引发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对自己的老师,毫不吝啬赞美与欢呼。在互赠诗词环节,每一位孩子也都选择了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填写并互相交换,在诗词的传递中感悟经典魅力、加深同窗情谊。

演唱《青花瓷》的两位同学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学校经常举办,他们为这次演出精心准备了一个星期。这样的传统文化节,不仅帮助他们温习了很多经典诗词,还让他们了解了一些汉服样式和古代的礼仪手势。而且古代诗词本来就是用来吟唱的,这样的韵律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了诗词的内容与含义。

此次泡桐树中学的传统文化活动,旨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欢乐与同学情谊,更是收获了学习发扬传统文化兴趣与决心。

文章关键词: 传统文化节

版权所有©2013-2024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审批资质号:川教YW-20140047 蜀ICP备14014853号

学校地址:成都市同怡横街298号 邮政编码:610091 电话号码:028-83572610 电子邮箱:cdpts@cdpts.net 学校微信公众号:cdpts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