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游学之旅
2018秋季研学-----敦煌线
发表时间: 2018-11-12发布人:赵时莉点击率:1741
Day1
在结束紧张的期中考试后,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敦煌,这个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之地。在前往兰州机场的飞机上,我不由得开始幻想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想着想着,仿佛坐在飞机上的自己也像壁画上的神仙一样飞上了天。
前往酒店的路上我们从和蔼的导游姐姐口中得知了兰州拉面的做法以及如何分辨是不是“隔壁老王”做的。
在享用过美味的大餐后,大家一起观赏了由曾笙老师所制作的敦煌纪录片,渐渐地揭开敦煌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
------冯晨希
Day2
第二天,七彩丹霞 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这里的丹霞层理交错、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从红色、黄色、白色、到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上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宛如一幅风景名画,尽收眼底。人行其间,心旷神怡。
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终于领略。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沃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这一天,我对张掖产生了新的敬意……
------彭瑞杰
从兰州到张掖的动车开行了四个小时,一路银装素裹,对于一群来自南方鲜有见雪的同学来说,纷纷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七彩丹霞我们来了!
丹霞地貌: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了褶皱,不同的岩层堆积起来,遇到氧气发生氧化,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红色——高价铁
黄色——二价铁
绿色——铜
------古怡瑄
大自然的瑰丽在此地展现得淋漓尽致。
“色如渥丹。”就算是山丘,也能如虹一般七彩。途经雪山,至张掖。在干燥的空气下,在寒冷的空气中,丹霞的美,更加凸显出来。它吸引各国人民,来此留下不朽诗篇。
------崔时豪
Day3
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往往越神秘的地方,就越是吸引人。前一天,我们已经领略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特色和自然奇观----七彩丹霞。这儿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足以令人着迷。就我个人而言,这是我从未见过,更是不敢想象的自然美景。今天是第三天,我怀着期待,踏上了冰沟丹霞。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心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在茫茫大雪中,此起彼伏的丹霞隐隐约约的浮现在冰雪之中。无论如何去想,冰沟二字总会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但是当我奔波到达这儿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
这里没有风雪,没有冷风,有的是蓝天,阳光,和赤红的山丘。放眼望去,天下一片赤红,各种山丘摆出各种造型,巍峨之中不失风趣。它们巧夺天工,有柱状,城堡状,针状,塔状等数不尽的形状。只是种种形状,也都离不开红。这儿之所以如此红,是有原因的。远古时期,喜马拉雅山运动时随着地壳的抬升,山体坍塌,而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就成了如今的奇形怪状。总之,可以一句话形容冰沟丹霞,“色如渥丹,灿如明霞。”
下午,我们前往了嘉峪关,在古代,这儿算是国界。一旦出了这个关,也就相当于到了国外。明白了这儿的历史再去观赏,别有一番滋味。雄伟的关的两旁分别是一望无际的长城。凝望着他们,仿佛又看到了古时候长城上的勇士浴血奋战的场景。
今天我认为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仅是美景,更有敦煌深厚的历史文化。我受益匪浅!
------黎正
泡娃一行从斑澜的七彩丹霞到赤色的冰沟丹霞,比较了复合式丹霞彩丘和典型丹霞地貌特征的不同,更了解了西北干旱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小而厚的叶,有厚而蜡质感的保水结构,酸而后咸的口感,是岩羊的主要食物和补充水分的来源。 所谓七彩丹霞看色,冰沟丹霞看形。大自然鬼斧神工,丹霞造型各异,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如同进入童话的世界。站在高处可以远远望见高山草甸和莹莹祁连雪山。蓝得轻灵的天空,飘絮般的一缕缕白云,衬得天地辽阔,人也有万壑皆在胸中之感。 泡娃们走出地质奇观,又认真研究着万里长城的历史、成因、构造、功迹等等,对我们的世界奇迹做出详尽的描绘和分析。晚间课堂的积极认真,小组长尽职的组织和分配,是孩儿们优秀成果的保证!
Day4
今天是第四天,我们经历五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鸣沙山和月牙泉
天是晴空万里,云是舒卷舒畅,伴着清风,随着晖日,向那层层叠叠的沙海,爬向顶端。跌宕起伏,连绵不绝,犹如一座座金库,随光而变,随风而动。美与华,烂与灿。
月牙泉坐落于沙山之间,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中,一半映着蓝天,一半映着黄沙。微风中有一点游人们的残热,水澈而静,静而祥,平息这我们那燥热的心。
月牙泉,色皎洁而秋愈静,波演漾而风乍轻,光无匿影,照有余晖,满而将缺,湖日皆柔,湖日皆静,湖以柔而藏日,以静而彰湖,万象皆总,湛清光而不动极望靡穷,凝皓而如空,照同心千里之外,洞游鳞百丈之中,独享此景,心意良趣!希与君子在,占美景,耍风流!
晚上,《又见敦煌》,新颖而帅气,感触颇深,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贺俊儒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夕阳西下,居然见到七彩祥云!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在这间行走的课堂里,同学们的课桌或在候机室,或在火车上,或在大巴车上,一路走来,不仅丰富了史地知识,更是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加深了印象,收获满满!
Day5
研学旅行的第五日在大家的期待下最终到来了。今天我们去参观了莫高窟,它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市,规模庞大,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昨天晚上我们已欣赏了,大型实景剧《又见敦煌》,其灯光之绚丽,形式之新颖,演员演技之精湛奖,每个人都深深折服,也让我对莫高窟,有了初步了解。而,今天一睹其真颜,心中更增添几分敬意。一幅幅精美绚丽的壁画,从1000多年前向我们缓缓行来。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75窟的九色鹿壁画了。它讲述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位溺水的行人,行人答应九色鹿,不会把它的行踪暴露出去,但最终他背叛了九色鹿,因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他于是就口吐白沫,全身生疮而死。这故事向我们传达的思想,就是佛家所强调的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九色鹿,他它是佛祖的前世,因为前世忍辱行善,所以才成了佛。这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也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而参观了这么多艺术作品之后,我对佛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古人的智慧与信仰,而感到震撼。莫高窟是祖国西北大路陆上的“漠上明珠”,我希望它能够永远保存下去,继续向世人传递它那博大精深、令人震撼的伟大文化。
------唐点舸

行程就此结束,在移动的课堂中,同学们活学活用,充分诠释了知行合一,一张张色形兼备的小报,一段段生动的文字,是那么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现场热烈的头脑风暴:
14小组对王嘉勤同学照片的说明:这种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褶皱地貌,形成的原因是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第9组罗栋天: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本图中主要属于背斜,也就是岩层向上弯曲,形成的山地。
7组对徐荣辰同学的照片的说明:
这个图中出现了褶皱,是因为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褶皱虽然改变了岩石的原始产状,但岩石并未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形成了褶皱。
13组对刘张阳的照片的说明:
这张照片上的地貌是因为变动很轻微的厚红色砂岩、砾岩构成,因为岩层是块状结构且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
对第11小组姚子衿的图片进行说明:七彩丹霞有各种颜色,是因为沙砾岩中的铁一部分氧化成高价铁,橙红色,另一部分铁氧化成二价铁,成黄色。白色是因为石膏层呈白色。其次像波浪一样的地形是因为岩层受力出现褶皱,所以有高低起伏,岩层中出现的裂缝是因为这些地形是由泥沙冲刷而成,含有砂砾岩,碎屑岩,砂砾岩等构成,分布不均,结构不够紧密,一旦受力就会有裂缝。
3组对官美希图片的说明
丹霞地貌的形成需要两个必要条件:陡崖坡和红色的在内陆河湖盆地沉积而成的碎屑岩,在灵猴观海这一由岩层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形成的景观中体现的分外明显。沧桑历尽染斑斓,七色丹霞著眼帘;岩石中铁元素在富氧环境下发生了氧化,令岩层拥有了丰富的色彩。同时,又由于岩石的风化差异性,相对坚硬的褐色砂岩因抗风能力强而被残留在顶部,在东侧平缓岩层的衬托下,近于直立的岩层为褶皱的一翼。
“灵猴炼狱出重山,坐观火海不知年。”
2组对高肇敏进行说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受力会出现断层或褶皱,又因降水较多或风的外力不断破坏地表,以及岩石的倒塌,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下变形成丹霞地貌。铁氧化颜色呈赤红色。
6小组对李林洁同学的照片说明:这张照片的颜色为彩色,红黄白黑四色结合,这是由于白垩纪时期雨季来临的时候,流水带来了很多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里面有很多化学元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不同的岩层,各个岩层中的矿物质带来了不同的颜色,所以才会有这种奇观。且图中山岩弯曲,这是因为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这就叫褶皱。
4小组对吴霜照片的总结,要说张掖丹霞,唯有震撼二字可以匹配,因为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丹霞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断层是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是指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褶皱有两种形式,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上弯曲,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称为向斜,一般情况下,背斜会形成山地,向斜会形成谷地。山峰一般为背斜形成。
周佳仪:大家好,下面由我来说明一下15组陈泽禹同学所拍的《七彩丹霞》,首先,总体谈丹霞,它是由陡崖坡及红色的内陆河湖盆地沉积而成的碎屑岩而组成的,然后,它的层面顶坡是由水平岩层面控制的。继而,它的断层是因为地壳受力发生断裂而形成的,部分地貌是褶皱地貌,它也属于丹霞地貌,什么叫做褶皱呢?岩层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如图,就是褶皱,图中的颜色呈赤红色,更有赞美“宫殿丹霞冠华夏。”
······此到略去一千字······
今天参观了天下雄关,只见关左右处有连绵不断的高大城墙,显得孤寂而又壮丽。
导游介绍过长城用途,其中一个便是抵御外族入侵从而保证中原安居乐业,而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了长城的雄壮。虽未入内真正观赏,但我的记忆仍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勇士在此浴血奋战。
嘉峪关体现了中华的胆量与智慧,我在之下感叹无穷。
小组抽取问题: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回答:1.为了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 2.对农业与畜牧业起重要作用
第五小组 :伍夕鸿
美丽的风光在路上,令人神往的张掖、敦煌,大漠、塞上、河西走廊,永生难忘!
2018年秋季研学课程敦煌线圆满结业,愿美好的青春记忆永存!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2018秋季研学敦煌线志愿服务团队全部成员
(照片及部分文字引用自敦煌线研学群,时间原因没有一一署名,敬请谅解!)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