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教师发展
赵谦翔老师精彩讲述《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发表时间: 2014-07-05发布人:何明贤点击率:1629
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阳光依旧灿烂。我们研修班成员有幸在北京这样一个祥和的上午,聆听久闻大名的赵谦翔老师的讲座。
赵谦翔老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1998年成功实施“九五”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实验,荣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出版专著《绿色语文案例集锦》《绿色作文实例实说》等。其中《赵谦翔与绿色语文》荣获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专项奖。
赵老师首先自我正名:元气不佳、底气不足、节气不当、志气不大,幽默风趣地介绍自己沧桑的人生历程。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尽人力,听天命,天道酬勤。敬业是基准线,创业是生命线,乐业是幸福线。
接着,他讲自己幸运从教,竭诚敬业的从教历史。因为在农忙之际,仍坚持学俄语的原因,他获得了当俄语老师的机会。正式当老师以后,他刻苦自砺,立足语坛。有《书房铭》为证:脚下地毯铺金,两厢壁画堆彩,碧绿玉白红黄;海蓝天棚缀玉蕊,变幻朝晖夕阳。鸣琴一张,潺潺淙淙,伴我书声琅琅;捧手为案,漫步当椅,神思纵情飞扬。俄语温故知新,《离骚》背诵如流,练就绣口锦肠;传道动人妙语,授业甘甜硕果,汩汩源此书房,个中盎然乐趣,唯有寸心品味,何妨自娱自赏。身居斗室心陶然,读书忘却尘想。
在教学过程中,他探索出“自难式”备课法。1993年,他总结出应试教育的以下弊端:唯考是从,唯分是图,唯升学马首是瞻,唯题海战术是求:学生异化为“考生”,教师异化为“考匠”。1993-1996年,他开始投身教改,发扬绿色语文精神,俗称“戊戌变法”,主张扩展式语文教学。1996-1999年,进入教改的“辛亥革命”阶段,他掀起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实验教改。实验班语文四课为:古典诗文鉴赏课、现代文学精品课、班会感悟课(不与高考挂钩,与学生思想脉搏挂钩)、“东方时空”课。在班会感悟中,在观看“东方时空”节目后,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受最深的点,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他认为这样的文章才是绿化的文章。此举受到家长孩子的一致认同,并受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的重视,赵老师的实验班也一举成名,90个学生,89个学生上大学。学生写: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在《东方之子》的激励下,在《人民教育》的鼓舞下,赵老师的教改之路愈加勇进而精彩,“绿色”作为环保概念,“绿色语文”成为语文教改的“过河卒”。
走进清华附中以后,赵老的教学开始全面绿化:绿色诗歌,绿色作文,绿色阅读,绿色文言。他的教改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从教经历中,他凭一个“乐”字当家。2003年非典期间,他洋洋洒洒留下如下诗文:非典肆虐,停课回家;四周煎熬,呼爹喊妈。收短信,急急切切,嘀嘀哒哒;打电话,叮叮嘱嘱,婆婆妈妈。一朝复课,怒放心花,归心似箭,齐齐刷刷。一大早到学校,封门设卡,一个班分两半,收收发发。口罩云,白白花花,体温潮,测测查查,洗手勤,冲冲刷刷,吃饭新,领领发发,胸卡多,密密麻麻,座位少,稀稀拉拉。抢时间答卷,沙沙哗哗;戴口罩讲题,呜呜啊啊。风风火火冲冲杀杀,怎一个乐字了得……足见敬业乐业、陶醉于事业之中的赵老,何其幸福。
有感于赵老的几点感悟——教育生涯,痛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挡住诱惑,学会放弃“作家梦”“升官途”“出国路”。拟定五个二十年人生规划,发现自我,坚守自我,完善自我。他的一生,印证了以下这句话:自知之明,是乐业之根;耐住寂寞,是乐业之苗;锻造个性,是乐业之花;尽孝母语,是乐业之果;终生从教,是乐业之巅。
文章关键词: 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