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教师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分享课程改革新阶段研究
发表时间: 2014-07-09发布人:何明贤点击率:2042
2013年11月22日,新学校筹备组北京教育培训学习继续进行,本次特邀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分享课程改革新阶段研究。曹志祥主任先后从事过教育部中学教育司、基础教育司工作,2005年4月至今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参与起草了《中学管理规程》、《小学管理规程》,参与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并组织实验,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与保护”,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中小学创新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
曹志祥主任主要从教育发展的阶段、定位、对策和路径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教育研究心得。曹主任认为作为教育人,我们不能简单否定素质教育前和素质教育后,素质教育前后都是当代中国社会大背景下的一种生存状态,任何一种教育一定是与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相适应的,不可一概简单定性甚至否定,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能是在发现教育问题中逐步纠正和改革,这才是符合社会实情的教育。教育是具有阶段特征的,目前的中国教育正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轨的时期,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教育进入工业化阶段是必然的,工业化阶段的教育投入少、产出大,是低成本的,但如何纠正工业化时期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便因此应运而生。如何看待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作为教育人的教育梦,正如袁贵仁部长所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就是教育梦的核心。素质教育也是实现教育梦的核心,我们目前的教育也正处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而素质在不同的学段也是有不同要求的,因此素质也具有阶段特征和差异特征的,应该因时、因地、因情、分步骤、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实施。当今的学生也呈现多样性,来源于多样化的阶层,因此我们的具体学校教育定位应该立足于面向什么样的学生群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展开,当今教师更应以高素质的学养和修为来开展教育、完善教育,履行神圣的教育使命。
曹志祥主任分享他的教育研究
文章关键词: 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