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北京十一学校访学研修(一)——初中课程改革及学生评价

发表时间: 2014-07-10发布人:何明贤点击率:2962

  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泡中研修班成员进入北京十一学校实地观摩。

 上午,老师们先实地观摩十一校园,接着倾听课程处副主任王鲁豫老师的讲座。王老师从顶层设计、实施保障、管理评价和课堂展望四方面展开讲述,让老师们初步了解了十一学校的初中课程改革情况。

 下午,年级主任邢凤玉老师主要就学校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工作展开讲述。他们认为,课程评价与诊断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生的学业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课堂纪律与课堂表现、作业、自主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互助、倾听、参与讨论、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过程性评价成绩将直接计入学段评价成绩。各学科有过程性评价指标,依托课程管理平台实施,学生家长随时关注,各学科要尽量体现课程个性。理念上,体现了——从过去的关注群体到现在的关注个体,从仅关注结果到关注全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及时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而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的了解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优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生的发展。邢老师说:“理想的学习是及时知道结果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大程度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每个学段的终结性诊断按平均分70-75计入总分。终结性诊断借助专家团队力量,年级交叉出题磨题,出题依据学科标准细目。出题后,出题人拟出双向细目表,便于指引授课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备考。诊断之前,教务员统计各班人数、编制考室、粘贴考号、制定试卷、严格监考,考后的第三天召开年级学科成绩诊断会。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平台,进行学生个人学业分析,教学班级及年级各科成绩分析,学生学科学习建议、学习情况报告单等,使评价从模糊的判断到清晰地呈现,之后,再依据数据去推动教学。这真正体现了实现教学的个别化。而诊断作用发挥的大小,取决于对数据的解读和应用。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是十一学校不懈追求的评价目标。

 两位老师的清晰讲述,在教育理念和教改思路方面,给予我们深远启示。

 

 

文章关键词: 课程

版权所有©2013-2024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审批资质号:川教YW-20140047 蜀ICP备14014853号

学校地址:成都市同怡横街298号 邮政编码:610091 电话号码:028-83572610 电子邮箱:cdpts@cdpts.net 学校微信公众号:cdpts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