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课程建设
北京十一学校访学研修(三)
发表时间: 2014-07-10发布人:何明贤点击率:2858
2013年12月11日上午,研修班成员继续向北京十一学校的一线教师学习。
首先由十一学校艺术学科主任徐关厅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艺术》。在讲座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十一学校在艺术学科方面的改革进程。结合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借鉴美国先进理念,在李希贵校长顶层设计的思想指导下,十一学校的艺术学科的课程改革,努力体现“体验”概念,量身打造适合孩子发展的综合艺术课内容。综合艺术课程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两大类,由音体美和戏剧老师实施课程设计并执教,学生选课走班,每周两节,班额不超过24人。课程要求从技能培养向艺术培养方向发展。课堂上,严格考勤,协调学生尊重课堂,设置的教学环节做到人人有事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会设置相应的阶段性艺术类比赛,给予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十一学校的剧组表演精彩纷呈,歌舞的风景遍及校园各个角落,动漫课程古灵精怪,竞技比赛生龙活虎。
下午,老师们分别聆听了十一学校三位数学老师的讲述。十一学校初中数学学科主任刘海东老师分享学校初中数学课改实践与探索,以及他们学校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亮点。此番分享刘海东老师主要从学校数学课程宏观设计、微观探索、问题与反思三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十一学校数学课程主要实行分层选课制度,按照学生能力情况进行分层,以尊重学生实际学情出发稳步推进教学,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也根据学生层级体现差异式教学,课程实施和资源开发因此也做了相应的配置。可以说十一学校的数学课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学校充分实施数字化,搭建网站平台,利用新兴媒体软件融入教学,便捷了师生的互动教学,教师也对学生的个体分析更为到位和精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十一学校两年制初二数学老师廖丽娜博士为教师们分享了初中数学教学班建设概况。廖博士介绍了十一学校初中数学分层情况,并从学科教室的力量、团队建设的力量、学科活动的力量三个方面分享了初中数学课程班的开展情况。十一学校特色之一是学科教室建设,学科教室充分利用学生作品来说话,彰显和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体成长,因材制宜,提供给学生才华发挥和展示的舞台,充分发挥教室的独特功能。团队建设是十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非常重视学科团队这一核心队伍的建设,利用各种方式和平台充分挖掘团队的智慧,挖掘“自己人”的力量,使教研组成为走班制下的教学粘合力。数学学科活动的设计,十一学校也注重符合学生年龄和成长情况,数学课外活动分层进行,通过援助课程、自招研讨班和参加兴趣班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总之,学科教室应该是育人的,具有鲜明的教师个人特色,从学科教师走向学科教学甚至学科教育的角色转换,是教师立体和综合地转变,十一学校数学教学班建设的经验和困惑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思考。
十一学校四年制高一数学教师潘国双博士向大家分享了优秀生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潘博士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客观来讲这样的教育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但精英人才的培养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必须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他开始专注于研究和实践英才教育,他向大家介绍和分享了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英才教育的政策历程和实践经验。作为优秀精英学生应该对学科充满志趣,具备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思考的习惯,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具有学科素养,养成意志品质。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经验,在着重培养优秀生方面加大力度和效度,实施一系列实际、有效的策略,克服和解决学校教育的这一难题。
文章关键词: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