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北京十一学校访学研修(四)

发表时间: 2014-07-10发布人:何明贤点击率:2182

 2013年12月12日上午,由十一学校两年制初二年级主任张国春老师分享《后行政班时代的年级工作》。十一学校教育改革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师生在教育转型中逐步适应,在巨大的变革中逐步走上了正轨。从如何实行走班制、如何实行导师制的困惑和痛点,到利用经验交流会和沙龙等平台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十一学校不断地在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养成学生稳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科教室的设置是十一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愿,利用调查问卷等方式吸纳学生意见,力争打造最大程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科教室,努力使学科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舞台,构建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局面,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十一学校工作全局的核心就是围绕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满意率而展开,工作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学习、为自己负责。学校取消了行政班设置,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学院,配合教师巡视制,并通过年级工作经验分享和互用,不断实行过程性和及时性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纠正,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保证学生规范而不失范。此外,张主任还就教学教育个别化、导师工作、分布式领导进行了主题分享和交流。

 下午,由十一学校初二数学老师于晓静给老师们讲座培训,她讲座的主题是《从用数据说话到用数据对话》。 十一学校的初中数学课改,重点体现在分层教学上。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分为数一、数二、数三、数四等层次。在设置教材和教程的时候,首先拟定双向细目表,要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标和方向非常明确。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细目表分知识点、一级目标、二级目标、能力思维(知识能力点)、典型示例(序号代表题目级别)和自我诊断(与题型示例配套,并标注级别)等类别。备课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利用假期完成编制工作,并在备课组内讨论通过。 通过试验,课程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老师如何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学生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解答这些问题,主要靠数据。在平台上的众多数据中,老师选择哪些数据来诊断问题?老师必须得明确诊断目的,提出数据需求,再用数据说话。 除了诊断知识落实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试验,老师们发现平台的数据不能满足老师要求,如高分组、低分组、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的数据需求。学科组还得依据老师们的数据需求,自己拟定相应的数据表。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之后,再想办法解决。如发现学生运算能力薄弱以后,为促进学生的运算能力,举办“数学落实之星”基础知识大比拼系列活动。 表格数据除了能帮助老师发现问题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孩子学科学习的问题和优势。便于家校联合,有针对性地鼓励帮助孩子进步。这样细致的数据呈现,就可以使学科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从用数据说话到用数据对话。

 接着,十一学校朱则光老师又和大家分享了《307的故事》。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他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一个又一个语文故事,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十一学校师生之间民主、自由、平等的关系,以及一个中学所拥有的大学风。讲述中,充分体现了希贵校长的“找到他的起点,满足他的需要,尊重他的选择,合理利用评价”“不但满足他的需要,还要开发他的需要”等教育理念。

 

文章关键词: 课程

版权所有©2013-2024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审批资质号:川教YW-20140047 蜀ICP备14014853号

学校地址:成都市同怡横街298号 邮政编码:610091 电话号码:028-83572610 电子邮箱:cdpts@cdpts.net 学校微信公众号:cdpts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