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教师发展
泡中青年教师研赴北京十一研修——2014印象“十一”主论坛
发表时间: 2015-01-04发布人:虎虓虓点击率:1466
2014年12月29日,由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学校年度发现2014‘走进十一学校'”北京隆重召开,本期活动分为三天,分别以“印象十一”、“原味十一”、“狂欢十一”为主题。泡桐树中学在进行了“课程统整,选课走班”的实践教学之后,派出一批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在拥有实践经验之后,学校各位老师对办学模式的认识逐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也由宏观转向微观,本次学习将引发我们对教学的新一轮深度思考,同时推动我们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
首先,我们学习了“十一变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报告,分别由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十一师生曹书德、谢安琪等、十一学校云校创始人兼CEO林仕鼎做了精彩演讲,让我们感受到一所成功学校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团体,一个超强毅力,能够不断解决问题、调整备战方案的强大团体。李希贵校长的在报告名称中提到“每一所学校都可以伟大”,但我们的感想却是‘没有学校可以随随便便就伟大’。我们要走的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慢下来。
十一学校的走班教学如今已取得令社会各界人士瞩目的教学成果,这说明走班制的教学效果是极佳的。因此,本次研修我们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教师前来学习,对走班制众说纷纭,有的人轻描淡写抛一句“把这套理念搬过来,我们学校也可以!”,这不禁让我们引起反思,这样的教育可以照搬照抄吗?十一学校能取得现在的成果,真的这么轻而易举?其实不然,每一所学校的成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沉痛悲壮的变革之路,摸索中,蜕变中诞生的是一套适合十一学校本身办学模式的方案,我们所能借鉴、欣赏的是他们的一种信念,学习完之后,则需要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等走出自己的办学特点,十一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好的,我们相信这一点,但要思考,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只局限于他们的理念下,自己不再变革,那就很难跳出他们的定式思维了!而我们也就主动放弃寻找更好方法的途径了!
比如说,十一学校对于语数外拔尖的学生开设了自主研修课程,很多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十分广阔,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随之增高,不仅是在专业知识上,更大的困难其实是教师的精力有限,据了解,十一学校曹书德老师在教授班级学生的同时,带了些自主研修课程的学生,那么就必将涉及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格外布置、批改。这样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将是更多老师对的辛勤付出,因此才出现许多十一学校教师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的情况,可这是个长久之法吗?一些走班制引发的问题将逼迫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些更好的方法!
接下来,在领略了十一学校王春易、闫存林、周志英三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分享之后,崔永元老师从三位老师的角度细致分析了“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说它沉重,是因为,我们渐渐发现,即使当老师们费尽心思的为学生布置学科教室、体现学生个性化、提供尽量多的选择, 问题是:有了特色鲜明的学科教室,学生也不一定喜欢;有了个别化的教育,学生也不一定认可;有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学生不一定就选。那么,这个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师?将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教育之路上要不断深刻反思的,我们希望找到答案,但我们也知道,随着时代的改变,这个答案也在改变!
撰稿者:李丽平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