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地理组:一节公开课的“前世、今生、未来” ——记地理组王肖琼老师的《黄河》公开课

发表时间: 2018-12-10发布人:詹李梅点击率:2414

赛课、展示课是每位一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组成部分,公开课对泡中地理组的老师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王肖琼老师的《黄河》公开课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前世”

“泡桐树中学第三节学术研讨会之基于课堂主张的学科赛课”是王老师这节课的出生背景,王老师得根据学校的安排参加这次赛课。而《黄河》选题的确定,是王老师在众多课题中,考虑了进度,考虑了课题呈现方式……确定下来的主题。上课前,王老师查了中国知网,请教了历史老师,连续3天晚上半夜两点过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稿设计。在组内老师周三听完课后,毫不夸张地说——全部推翻。

王老师陷入了备课的情绪低谷,理智却让她在周四全天的“四川省初中地理深度学习研讨会”上不断输入,让新理论、新方法带来新思路。周四晚上9点过结束培训后,同组的老师在感叹:“容量太大,已经无法输入”时,她红着脸(说不知道是容量太大,缺氧还是因为室内太暖和),我回去还要继续输出备《黄河》。分别时,还不忘提前跟同组老师说:“我明天第六节课要借你的班来试讲一下哦!”

一个夜晚的时间,在《黄河》面前显得过于短暂,周五的第六节如约而至,《黄河》却无法如约出生。王老师错过了最后的一次试讲磨课机会。

周六下午两点过,在地理组的三人群里,传来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PPT设计和详案,泡中地理三人组跨越空间网络教研。教研过程中,穿插了一句邀约:“你在干嘛,苏靖雅问我小冬瓜去不去学校,她想找小冬瓜玩”。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节公开课“前世”里不一样的画面。

白板上留着与孩子身高相当的稚嫩的画作;地上凌乱地放置着制作教具的各种淘来的废旧材料;一位家属正用刀子、剪刀、自带胶枪……按照王老师的需求设计教具;一位坐在电脑前略显随意打扮的王老师。不禁掏出手机留下这些画面,为王老师为同为教师的自己和千千万万教师感动。为泡中最美家属点赞!为稚嫩的孩子感到心疼!为努力向上的同伴骄傲!

周日零点过了,王老师还在群里发信息,周日下午五点过还在准备教具。至此,《黄河》前世结束。






“今生”

今天,周一。当我感到319教室时,王老师已画好板图,调好设备,似乎万事俱备只欠学生。无奈我在教室最后看到了一个枣糕和一个卤蛋,王老师的肚子可能还没做好准备。提前剧透这个枣糕的归宿——吃了一口后被我丢在了垃圾桶,因为王老师上午还有两节课,上完课,听了一节课,评完课,又去上课了。


《黄河》的今生亮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突出在教学设计大胆,创新。明显在时间把控,学生引导。上过公开课的老师可能都知道,“明显”可以通过不断试讲去把控调整。《黄河》的今生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

就在刚才,王老师走之前跟我说:“我觉得我今天的课挺失败的,但我挺高兴的。我以后都要好好备课。”难道王老师以前没有好好备课吗?不,她的上课的那些顺口溜不是随口就能编出来的,一般人想不出来。所以,《黄河》还有后世。


“后世”

《黄河》公开课的结束,不是地理教学生涯的结束,而是王老师,乃至整个地理组教学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不管是组内哪位老师上公开课、展示课,每一位成员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都学会很多,都是一次新的成长。《黄河》的后世,是我们在《黄河》一课中学到的新教学思路,看到的教学不足的改进,是地理教学新的增长点。《黄河》的后世是《长江》、《地形和地势》、《气候》、《疆域》等等所有地理教学内容的前世。

至此,我想我们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公开课对泡中地理组的老师意味着什么?”

是一个地理组智慧碰撞,团结互助精神彰显的过程;是一次地理组成员历练,不断反思的机会;是一步地理组整体的前进,提升自我的阶梯……进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地理组

——记王肖琼老师《黄河》公开课

文章关键词: 地理组,教研成长

版权所有©2013-2024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审批资质号:川教YW-20140047 蜀ICP备14014853号

学校地址:成都市同怡横街298号 邮政编码:610091 电话号码:028-83572610 电子邮箱:cdpts@cdpts.net 学校微信公众号:cdptszx